• 聽覺耐受性下降 (reduced or decreased sound tolerance) :由Jastreboff提出,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 Hyperacusis (聽覺過敏): 對正常環境聲音出現的異常耐受,或 對常人未感任何危害或者不適的聲音做出持續誇張或者不恰當的反應。通常表現為對一些很小的聲音產生驚嚇、焦慮、激動等情緒。
  2. Misophonia (厭聲):也可視為選擇性的聽覺過敏。因為這些人會對某些特定的聲音持負面反應,但聽覺系統本身並不會異常興奮,而是因為聽覺神經直接與邊緣系統產生關聯,使得邊緣系統和自主系統有高度異常的反應。通常表現為對聲音的不喜歡、厭惡、恐懼,且多是對別人發出的聲音。
  3. Phonophobia:可視作misophonia的一種次分類,但以恐懼為主要表現

另外易混淆的還包括了

  1. Recruitment (響度重振):隨著聲音強度的增加,響度感覺異常快速增長的現象。常伴隨著耳蝸性的聽力障礙,特別是外毛細胞的功能異常。一般不伴隨著情緒反應。
  2. Acoustic shock (聽覺休克):在突然聽到高頻率、高強度的聲音後,對耳朵或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暫時或永久性的聽覺傷害,主要表現為暫時的耳痛、耳鳴、平衡障礙、聽力損失,隨後產生焦慮、抑鬱、睡眠障礙。通常多因戴耳機造成。
  • 幼童的聽覺過敏 
  1. 常發生在 (a) 因耳垢造成暫時性聽力損失 或 中耳積水剛好者 (b) 剛裝完中耳通氣管 (c) 有學習或溝通障礙者, ex: 自閉症、Williams syndrome 
  2. 常引起負面情緒的聲音包括:吸塵器、洗衣機、救護車
  3. 常見反應為把耳朵摀住且哭鬧
  4. 若小孩為輕度焦慮,治療的策略可為"解釋症狀"和"建議如何處理這些症狀"為主
  5. 若小孩為重度焦慮,治療可能就得採取auditory or behavioral desensitization
  •  聽覺過敏 的病理機轉 
  1. 當聽力受損時,傳入中樞的訊息會減少,所以目前認為聽覺過敏 是補償性的增加聽覺中樞接收訊號
  2. 抑制性訊息也會減少(GABA mediated inhibition at multiple levels along auditory pathway↓)
  3. 但事實上目前仍有很多需再研究,因為有很多聽覺過敏的病人其實是正常聽力;且因聽力喪失造成的loudness discomfort level (LDLs)往往只有減少了7dB左右,而非聽覺過敏病人測得的40~50dB
  •  hyperacusis的治療
  1. sound therapy: 最常用的是widespread noise generators, 只要在病人可接受的範圍即可
  2. 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 (TRT)
  3. cognitive behavrioral therapy (CBT): 對hyperacusis無益, 但可以減低相關的焦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nowqueen 的頭像
    snowqueen

    snowqueen的部落格

    snowqu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