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1. 發作於30-60歲,高峰在40-50歲,但沒有性別差異

2. 是第三常見的週邊型眩暈,第一名是良性姿勢性眩暈,第二名是梅尼爾氏症。

● 症狀

1. 劇烈的旋轉感

2. 眼前視野明顯的晃動

3. 步態和姿勢不穩,走路會傾向倒好的那側。但作Romberg test時會傾向倒受影響的那一側,因為病人會試著調整自己的姿勢去克服傾倒的感覺。

4. 噁心、嘔吐

5. 會持續幾天到幾週

● 理學檢查

1. 眼震

- 是呈三度空間的眼震,即包括了垂直、水平和旋轉的面向。會呈現旋轉向好耳的那一側,

- 會因為固定一點注視而讓眼振振幅減弱

- 注視快相的方向時會增加眼振的幅度和慢相速度,注視慢相的方向會減少眼振的振幅。

P.S. : 大部分是只影響上前庭神經,只有少部分會影響下前庭神經。而前者主要負責 horizontal SCC, anterior SCC, macule 和 前上方的saccule,後者主要負責posterior SCC 和後下方的saccule。這也可以解釋,有些人會同時發作前庭神經炎 和 posterior SCC的耳石脫落症

2. Head impulse test:當病人的頭快速的往患側轉時,病人會因為VOR的機制受損,而產生調整性的跳視 (re-fixation saccade)。但這種檢查在bedside時不一定準確,所以最準還是需要video recording

3. ocular tilt reaction (OTR) 會不完整:正常的OTR為 當頭側一邊時,高耳的那側眼位置會稍微下降,低耳的那隻眼位置會稍微上升。當有一側的vestibular lesion時,高耳的那隻眼位置會變得較高,且雙眼的上半會往低眼的方向旋轉,最終造成視野的傾斜。

4. caloric test: 患側的功能會變弱 (兩側相差25%以上)

5. VEMP: oVEMP的n10 振幅會變小,但cVEMP在2/3的前庭神經炎病人是不會受影響的 (因為cVEMP是測下前庭神經管的saccule)

● 病因:目前認為是病毒感染,且HSV-1最有可能。又因為上前庭神經的途徑較長,所以最有可能被影響到。

● 病程

1. 病人會在前三天有嚴重的眩暈,使他們傾向保持不動的姿勢

2. 眼震在5-7天後會明顯的因為注視而被壓制,但若用Frenzel glasses檢查,眼震仍會持續2-3週之久。

3. 1-6週之後大部份的病人會覺得明顯改善,但恢復的程度仍取決於在大腦補償期內耳修復的程度,和病人本身從事的活動多寡。

4. 統計起來僅有50-70%病人會感覺完全正常,剩下的人在快速頭部運動時,仍會有輕微的視野晃動。

5. 復發率:2-10%,有可能會影響另一隻耳,但嚴重度會較輕

● 併發症:

1. 有10-15%病人會在幾週內發作耳石脫落症

2. 有部分人會出現secondary phobic postural vertigo,即這群病人會因為曾經的眩暈經驗而心生恐懼,導致衍生出間歇性或持續性的姿勢性眩暈,甚至在特定情境下會變得更嚴重,而讓病人盡量避免特定動作。

● 鑑別診斷

1. 因為前庭神經發炎沒有單一檢查可以確認,利用head impulse test & caloric test也只能診斷出「單側急性前庭功能低下 & 水平半規管功能低下」,所以有可能會跟以下兩種毛病混淆

- 小範圍的中樞神經病變:

☆ 前庭神經伸進去medulla的位置、medial & superior vestibularl nuclei的病變,所以又稱作vestibular pseudoneuritis。當病人同時有brainstem sign,就很容易區分;否則還是以影像為最後判斷標準。

☆ 小腦的埂塞,不管是PICA 或AICA都有可能像前庭神經發炎,但一般觀察眼振 和 注意聽力變化,通常可以區分出來。

☆ 急性發作的前庭偏頭痛,也會有旋轉性的眩暈 和 水平-旋轉的眼振,但可靠伴隨的症狀 和 長久以來的病程做區分。

- 其他的周邊性眩暈:

☆ 第一次發作的梅尼爾氏症 或 vestibular paroxysmia 有時會很難區分,但兩者的發作時間通常會較短 也較快恢復;且前者在隨著病程進展時,通常都會伴隨著聽力下降、耳鳴、耳悶的問題。

☆ Ramsay Hunt syndrome:會有一開始的耳痛、水泡、臉部麻痺;但與前庭神經發炎不同的是,此病會造成前庭神經的上、下支都受影響,且在影像上會有第八隊腦神經的顯影。

☆ Cogan syndrome:是一嚴重的自體免疫問題,會伴隨著interstitial keratitis 和聽力問題。一般會發作在年輕人,且對於高劑量類固醇的效果會不錯。(1g QD x 3~5天)

☆ 聽神經瘤

● 治療

1. 症狀治療:在發作的前三天,可以使用一些止暈藥物,包括 抗組織胺類的dimenhydrinate 50-100mg Q6h 或 anticholinergic drug、transdermal scopolamine hydrobromide,這些藥的作用主要在前庭神經核的突觸部分,減少神經的放電,以降低對身體旋轉的影響。

2. 類固醇:有研究認為,在眩暈發作後3天,使用100mg QD劑量的類固醇,且每三天調降20mg,對眩暈的控制會有改善。但因為這些研究的等級不高,所以目前並未高度建議使用類固醇。可能的作用機轉是 降低神經的發炎腫脹,讓神經在顳骨中的壓迫減小。

3. 前庭復健:以增加中樞神經的補償效果。static stabilization, dynamic exercises for balance control, gaze stabilization during eye-head-body moveme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owqu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